苏木卿讲《石头记》05玉石之王 翡翠(中)

发表时间:2020-04-09 16:02作者:石头记










帕敢为历史上最早发现翡翠的地方,帕敢位于缅甸北部山涧盆地中,沿雾露河两岸分布,两岸山丘上及河床两侧布满挖玉坑场,在缅甸的旱季,外来淘玉的人可达数十万人之众,人人都想碰碰运气,期望借助这“疯狂的石头”,品尝一夜暴富的滋味。


帕敢地区翡翠产量占整个缅甸产量的90%左右,且质量最好,素有“翡翠之乡”的美名,居民大多采玉、制玉、及买卖玉石,服务行业十分发达。开采玉石,早期大多采用手挖、肩背的人海战术,许多人为挖玉而亡,现在进行机械化开采,一座露天矿场竟有几十台挖掘机在运作,开采深度达100米以上,开采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。


翡翠的水很深,翡翠原料是世界上最难鉴别的宝石,原石身上有一层皮壳,不易鉴别内部情况,即使切开后因绿色变化大,也不易掌握它的规律,翡翠是矿物集合体,内部矿物成分的变化,如水、底、种、脏、裂绺、及绿的分布,新坑、老坑都会影响它的质量,要全面了解翡翠品质,需具有多方面的知识,如地质学、矿物学、晶体学、光学、化学、色彩学、美学等,只有具备综合性的科学知识,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翡翠,掌握它的规律。


“神仙难断寸玉”,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,也没有一种仪器能探测出翡翠原石的真相,关于赌石的传说一代一代的演绎着,令人热血沸腾,悠然神往。


清末民初,云南有个叫段盛才的玉商,从缅甸玉石矿场驮回来一块重达300余斤,外壳是白元砂的玉石毛料,许多行家看了,都不肯要,他以为亏定了,就将它丢到院子门口拴马,谁知天长日久,毛料被马绳磨去一层皮,里面的绿色引起段盛才的注意,他拿去解磨,竟然是一块水色出众的绝世翠玉,一时间身价暴富,“段家玉”蜚声中外,至今在瑞丽和腾冲的许多商家还打着“正宗段家玉”招牌以广招徕吸引顾客。


赌,是玉石交易中最常见和最常用的,也是最令人激情澎湃的玉文化现象,“一刀穷,一刀富”,石头没切开之前,谁也不知道是金玉其中,还是败絮其中,被赌的石头就称为“赌石”。


市场中的赌石,大都是翡翠原石中的仔料,在河流滚动搬运过程中,被磨圆成砾石,表面被风化成一层厚薄不均的外皮,看不到内部的情况,人们只有根据皮壳的特征和在局部开的“口子”,凭自己的经验来推断赌石内部翡翠的优劣,这使得翡翠原料交易很像赌博,所以人们将带皮的翡翠原料称为赌石、赌料或赌货,把这种商业行为也称为赌石,既然是赌就有风险,然而赌的刺激,赌的乐趣,一赌为快的神秘感驱使众多的人去玩赌石,逐渐发展成一种玩石头的特色行业。



翡翠深受中国人的喜爱,中国人爱玉,言必称翡翠,可见翡翠的魅力,翡翠何时输入中国?


远在我国北方丝绸之路开发以前,南亚大陆就有开辟了陆上通道,在这条驿道上,腾冲是最重要的驿站,明清时期,缅北翡翠珠宝产地密支那、克钦邦一带曾隶属中国。


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,曾于1638~1639游历云南,在腾冲亲眼目睹了翡翠(当时叫翠生石)加工及贸易的盛况,并写入他的游记之中,可见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此之前,大约公元1403年,明朝永乐年间,社会稳定,经济繁荣,开始向周边扩张,大力开拓云南边疆以及对腾越的征服,使滇西尤其是腾冲得以开发,各种贸易往来频繁,从而促进了翡翠进入中国,故翡翠传入中国应该有600年以上历史。


解放初期从云南逃往缅甸的原国民党将领李弥部队,在缅、泰、老三角地带建立逃亡基地,为了解决军饷问题,派军队上帕敢挖玉、卖玉,曾用枪杆子打出了一条翡翠之路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缅甸政府实行多民族团结的开明国策,随着国家统一,允许私人经营开发翡翠珠宝业,多年来在首都仰光开展的翡翠拍卖会,吸引了全世界珠宝企业前往采购,很快形成了以仰光、曼德勒为主的翡翠原料交易中心,而翡翠饰品、工艺品的批发交易市场,则以广东的揭阳、四会、平洲、和广州的荔湾为中心辐射全中国。


翡翠的美华绝代、迷倒众生,人见人爱,翡翠的交易,神秘莫测,水深无底,摸透不易,时至今日中缅边界地区,广东一带,专业从事翡翠开采,运送,加工,买卖的从业人员数百万人计,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高达数百亿美元,中国宝玉石产业,光翡翠一个品类总产值就占玉石行业半壁江山以上,不愧为行业一哥,玉石界的大哥大。


今天的翡翠经济自成一系,影响千万人的生计,翡翠玉雕工艺令许多大师穷尽一生为之折腰,翡翠学问讳莫如深,散发强大的吸引力,翡翠是“疯狂的石头”,许多人又爱又怕受伤害。


学好翡翠学,才能掌握翡翠的生意经,站在行业的浪头浪尖,迎风而上,立于不败之地。


下一单元我将和大家聊翡翠的基础知识,让你更懂翡翠。

想了解更多关于石头记的资讯,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