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木卿讲《石头记》062 石头与饮食发表时间:2021-07-15 16:32 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】 现代人的饮食式样翻新得令人眼花缭乱,当吃的喝的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时,人们开始怀念用石碾子压出来的稻米和小麦;怀念用石磨盘磨出来的豆花;怀念用石窖酿出来的美酒;怀念用石臼舂出来的年糕…… 今天,当你想吃东西的时候,你会随手拿起什么?筷子?勺子?叉子?刀子?碗?碟?总之,你一定不会拿起一块石头。 但2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奥杜威峡谷的直立猿人社会。当他们想起“吃”这档子事情时,首先会拿起石头。有些石头是用来剥皮或宰割动物肢体的,有些是用来砍砸骨头的,有些是用来刮削的。有时,石头是用来围猎的,那场面常常壮观而危险。有时更可怕,是用来和不同部落的同类打架的,常常打得你死我活。不打怎么办呢?食物会被抢走,资源会被霸占。现代人还打呢,何况猿人!从原始人类捕猎的场景中,可以看到,工具的使用和演进,是从“吃”开始的。“民以食为天”,一个“天”字说明了“吃”对于人乃至任何动物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件事!而人与动物的分别,看来也要归功于石头,因为只有人类的“手”才能够抓起石头或别的东西,所以世界上才有了“工具”这种新玩意。工具带来的变化,最初是令原始人从素食中解放出来,在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、气候环境压力下,开始了肉食的进程。从现代进化的观点来看,素食的确不像肉食那样利于脑部发展。 食物成分的改变加速了人类的进化,虽然实际上那过程是相当缓慢的。关于进化理论,在人类的认知历程中颇富戏剧性。十八世纪之前的人们,对上帝在七日内创造所有生命之说深信不疑,乃至当达尔文撰写《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》一书时,十八世纪的舆论界却极尽所能地攻击和阻挠。 人类进化的另一个里程碑是对“火”的使用。火为人类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,除了取暖和照明,“火”最伟大之处便是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,因此有人将“用火熟食”作为人类摆脱野蛮、进入文明的分水岭,十分有道理。 火的发现最初是被动的。当大自然将上帝创造的这种神奇燃烧从天 降 下 或 从 地 底 喷 出时,早期人类像所有动物一样惊恐万状。可是他们中间总有几个胆大妄为者,因为大火烧光了周围所有可吃的植物,他们尝试着去吃那些被烧熟了的动物。由此,发现了火的神奇:动物肉变得松软美味。今天,我们还经常去“烧烤”,享受郊野风味,原始乐趣。想必当初人类祖先品尝第一口“烧烤”时,定是欣喜若狂,奔走相告!那意义非同小可。 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】 迄今为止,人类最早使用火的痕迹发现于北京周口店,不过“北京人”究竟是保存自然火、“钻木取火”还是“燧石取火”却不得而知。“北京人”生活的时间约为50万年前。即使许多专家推测人类用火的年代远不止这么短,然而眼见为凭,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化石发掘成果都没能打破“北京人”用火的年代纪录。这倒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欣慰,确信独步全球的技术必然事出有因,早有源头。 如果细分,中国烹饪史曾经历了萌芽期、形成期、发展期、繁荣期四个历史阶段。在萌芽期,也就是从“北京人”到陶器发明前那50万年间,最初人们只懂得直接传热制熟,将食物置于火上或火中烧,称为“火烹法”。后来进步到间接加热,其中最常见的做法是“石烹法” ——利用石板、石子的间接传热,置食物于其上制熟。它与直接烧烤最大的不同是可能发明了“煮食”的雏型。“石烹法”的另一种发展形式,是在地上掘坑,垫以兽皮,装入烹饪原料和水,然后投以烧得炽热的石块,使水沸腾制熟食物,那便是原始的煮法了。 “石烹法”历经几十万年,至今仍为人类沿用着。中国陕西有一种小吃名叫“石子馍”,就是用面粉制成饼坯放在烧热的净石子上焙烙而熟,具有十足的石烹时期遗风。云南纳西族有一种传统的主食“丽江石板烤粑粑”,做法是将发酵面粉擀成薄片,抹上菜籽油、盐,卷成卷,再擀成圆饼,用锅烙黄,同时用烧热的石板烤熟。不知石板是否有什么玄机,此道“烤粑粑”能够十天半月质味犹存,成为当年进藏“马帮”最爱的食物之一。新疆人爱吃的馕饼也是从石制的馕坑中烤出美味,特点也是保质期很长。如果说“石烹法”之类还属于一些特例,人类在烹饪术的发展中逐渐学会了“吃石头” 。相信吗?这绝不是牵强附会之说。中国由秦汉至今2200多年中,烹饪原料已开发出上万种,常用的亦有三千种以上。其中对岩石矿物的利用已变成今天千家万户最平常的食物成分,它们就是:盐(注:陆地居民曾广泛食用岩盐)、碱、硝、矶。即使你明天走进最代表饮食新文化的“麦当劳”,也少不了这些矿物的踪影。 现食物加工技术一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,除了陶瓷、金属和木制器具的广泛使用外,在很长一个时期内,人们都在大量使用石制加工器具,尤以粮食加工为最。而今,这些东西都被不锈钢、塑料之类的器具所替代,人类的“吃”离石头的时代已经远去。 我们不知道今后是否将会复归,或者在一个新的层面上,人类可能被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驱使,再度把石头搬出来充当烹调与食品加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当然那似乎有些不切实际,只是因为我们对石头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活状态,还存留着一丝真实而愉快的记忆。 想了解更多关于石头记的资讯,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。 |